首页  >  学校活动 > 正文

秉初心宏志,展时代新姿 ——黑河学院理学院“周恩来班”风采录

   发布时间:2025-10-29

    一、创建工作总体概况

在黑河学院第六届“周恩来班”评选活动中,外国语学院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以23级俄本一班为核心创建力量,围绕“传承伟人精神、筑牢专业根基、服务边疆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通过构建“思想引领+专业融合+实践赋能”的三维培育体系,班级整体凝聚力与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最终在评选中荣获佳绩,展现了外国语学院育人工作的扎实成效与鲜明特色

二、核心经验做法

(一)思想铸魂:构建多维引领体系,厚植精神根基

1.理论学习常态化:以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精神为核心,建立“每周一学、每月一讲、每季一研”学习机制。通过专题读书会、精神分享会等形式,组织学生研读《周恩来传》、学习伟人相关事迹,累计开展集中学习12场次,撰写感悟心得40余篇,推动伟人精神入脑入心。

 

 

 

    2.文化浸润场景化:打造班级“伟人精神文化角”,走廊“伟人书籍图书角”,悬挂周恩来名言标语、陈列相关书籍与学习资料;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开展“伟人故事外语”主题活动,让精神传承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

 

 

 

    3.研学实践拓视野:组织学生前往旅俄华侨纪念馆和马占山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追寻伟人足迹”研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主题宣誓等形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具象体验,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

 

(二)知行合一: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深化创建成效

1.专业实践强本领:依托俄语专业优势,开展“伟人精神+跨境服务”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黑河口岸涉外志愿服务,在翻译协助、文化交流等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人宗旨,学生累计服务时长超80小时。

 

 

2. 志愿活动显担当:组建外国语学院志愿服务队”,围绕社区敬老、校园文化传播等开展活动8次。在“传承伟人精神”校园宣讲中,以语情景剧形式演绎周恩来外交故事,覆盖师生150余人次。

 

3. 互助共进促成长:践行周恩来总理“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的品格,建立“1+N”朋辈互助机制。按学业优势与短板进行精准分组,由专业成绩优异学生担任“小导师”,每周开展2次集体自习、点对点一对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享学习笔记、复习提纲等资料,形成“一人领先、多人共进”的良好氛围,班级学业水平稳步提升。

 

 

(三)机制保障:健全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创建质量

1.三级联动强统筹:成立由学院领导班子牵头、学工办统筹、班主任具体落实的创建工作专班,制定《“周恩来班”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思想建设、学风建设、实践活动主题班会、“10+N”主题创建活动5类14项具体指标,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2.过程管理重实效:建立“周互评、月总结、季评估”工作机制,通过班级日志、整理活动方案及策划实时反馈活动效果等方式跟踪创建进度,及时优化调整工作举措,确保创建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3.示范带动促提升:以23级俄本一班为标杆,搭建班级创建交流平台,通过经验分享会、活动观摩等形式,推动创建经验在全院各班级辐射推广,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三、创建工作成效

通过系列创建活动,外国语学院整体氛围良好,学习效率、班级凝聚力和思想道德等多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以23级俄本一班为代表的优秀班级形成了“勤学笃行、团结奋进”的优良班风,班级平均成绩位列年级前列;学生在省级俄语之春、俄语我心中的歌等大型专业类竞赛、校级思政征文活动中多次斩获奖项伟人精神已转化为班级建设与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

 

 

  此次“周恩来班”创建,既是一次精神传承的生动实践,更育人工作的全新起点。未来,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不断深化周恩来精神与思政教育、专业培养的深度融合,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伟人精神为炬,在语学习与跨文化交流中坚定理想、锤炼本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践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为国家事业发展与边疆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力量。